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功放机大部分是把放大小信号的前置放大器与后置功率放大器合并在一个机箱中,这种功放通常被称为“合并式功放”,合并式功放机的优点就是使用方便,同时具有比较优越的产品性能■。
然而,這種合並式功放有一些固有的缺點,其中最不好克服的就是前級與後級之間的相互幹擾問題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于是在設計上把前級功放與後級功放分別做在兩個機殼中,這樣就有了純後級功放機■。據數據顯示,絕大多數的純後級功放都是雙聲道的結構形式,但這種結構形式使得兩個聲道相互幹擾問題又不太好解決■。爲了解決兩個聲道相互間的信號幹擾,于是又出現了把兩個聲道分開的單聲道純後級功放機■。單聲道功放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有:輸出功率、頻率響應、失真度、信噪比、輸出阻抗、阻尼系數等■。來自音源或前級放大器的弱信號放大,推動音箱放聲■。
把功率放大器按功能區塊分割開,其最主要的意義是要提高功放機的性能,而不是追求這種形式的分開■。如果僅僅在形式上實現了相互分開,盡管可以解決相互幹擾問題,但其它參數並未明顯改善,那麽這種分開對功放提高整體性能來說還是非常有限的■。
不難發現,很多音響與音樂愛好者就喜歡用“膽前、石後”(即電子管前級,晶體管後級)的組合方式,覺得這樣組合既發揮了晶體管後級功率輸出大,瞬態響應好的特點,又領略了電子管前級音色甜美、醇厚的韻味,不過這種搭配也並不是金科玉律,因爲具體的前級與後級都有各自的特點,而對音色的偏好又因人而異,使用者可以根據具體的使用情況找出自己所喜愛的音響組合方式,從而獲得更好的音效體驗■。
上一篇: 評價音質標准有哪些科學方法
下一篇: 細說數字音響的基本原理